全力守護夏季食品安全
國務院食安辦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食安辦切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強暑期、汛期食品安全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通知強調,各地要加大日常監管力度,抽檢發現不合格食品,一律依法下架、召回,并采取相應處置措施。
盛夏時節,氣溫高、濕度大,微生物滋生速度加快,生鮮、肉類、豆制品等極容易變質。與此同時,夜市餐飲、冷飲冰品消費激增,網絡訂餐配送鏈條延長,多重因素疊加導致食品安全風險加大。相關部門要通過加強日常監管、聚焦高風險領域、推動社會共治等措施,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防護,保障群眾的飲食安全。
在日常監管過程中,要從食品的源頭進行把控。積極實施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確保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無縫銜接,嚴控農獸藥殘留超標風險;對于食品生產企業,要嚴格檢查其原料來源、生產環境、添加劑使用等;在流通環節,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如農業農村與市場監管部門協同),對問題產品啟動通報協查閉環處置,重點整治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嚴查過期產品,取締“三無”食品。同時,創新智慧化監管手段,如使用智能平臺遠程巡查餐飲單位后廚,自動識別違規行為并提出警告。
在聚焦高風險領域方面,要通過壓實外賣平臺審核責任、推行騎手擔任“食安哨兵”、強制商家公開食材來源和加工環境實拍圖等措施,確保網絡食品安全。與此同時,重點關注企業、學校、養老機構等就餐人員較多的場所,全面排查餐具消毒、原料采購、加工制作、貯存管理等方面的風險隱患,及時處理污染、變質食品。
在推動社會共治方面,可通過公開抽檢信息、建立協同機制、暢通舉報渠道等措施,鼓勵群眾監督食品安全問題,形成“人人關注,共同參與”良好局面,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同時,要開展科普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活動,普及過期食品的辨別、添加劑使用是否違規等知識,提升公眾對問題食品的防范能力。
總之,食品安全并不限于生產過程,而是貫穿種植、養殖、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和消費等所有環節。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多維度的安全防護網,確保人民群眾的舌尖安全。
■ 王云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楊軍調研全面從嚴治黨工作 08-05
-
2全市寵物經濟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會召開 08-04
-
3上半年宿州市水利建設投資增幅全省第一 08-04
-
4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順利實現“雙過半” 08-02
-
5全市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08-01
-
6楊軍任東走訪慰問駐宿部隊和消防救援人員 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