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送孩子上學要繞路,現在道路筆直寬闊,接送孩子、日常出行更加方便了。”日前,家住宿城羊排巷的市民劉靜道出“梗阻路”貫通后的心聲。按照2024年-2025年市城鄉建設指揮部工作安排和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統一部署,目前已有8個市政道路項目順利完工,累計建設長度約3.3公里,總投資達4800萬元,昔日阻礙出行的“梗阻路”正加速蛻變為溫暖民心的“幸福路”。
路為城脈,脈通則城興;道系民心,心暢則民安。“梗阻路”曾是制約宿州城市交通微循環的主要因素,市民“繞行半小時”成為常態。如今,隨著一條條道路的貫通,市民出行更便捷。師專巷的建設便是典型代表,這條南起澮水路、北至汴河路輔道的道路全長近500米,按城市支路標準建設,通車后不僅大幅縮短居民接送孩子、出行的時間,更直接降低片區交通擁堵指數。
在此次“梗阻路”攻堅行動中,一批重點支路相繼貫通。位于中心城區的統建巷,也就是本地人俗稱的“羊排巷”,南起淮河路、北至澮水西路,全長約507米。項目于2023年8月正式開工,2024年3月順利竣工,如今已成為周邊第九小學、幼兒園師生及安置小區居民的出行主干道。跨溝架橋的黃莊安置區規劃支路同樣意義重大,這條西起西昌路、東至匯源大道的道路全長544米,通過新建一座26.04米長的橋梁跨越十里溝,徹底打通區域交通阻隔,實現群眾出行的“一路暢通”。
民生工程的推進既有力度更有溫度。2024年以來,清漪園小區規劃支路、湘靈路等項目相繼竣工:清漪園小區規劃支路僅用4個月便完成從開工到驗收的全過程;湘靈路采用人行道+機非混合車道的合理斷面設計,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截至目前,文璽臺小區東側規劃支路、九璽臺周邊支路、中煤華府西側支路等項目均已按計劃推進,部分已竣工投用,剩余項目將在2025年內陸續完成驗收。
從“繞行難”到“直達快”,從“泥濘路”到“柏油路”,3.3公里貫通的不僅是物理空間上的阻隔,更是民生需求與城市發展的“連心橋”。這些道路連同配套建設的排水、照明、綠化等設施,共同重構城市交通微循環,切實提升市民的滿意指數。
記者 趙苗苗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