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四字訣”推動民生保障提質增效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通訊員 胡笑銘)今年以來,碭山縣民政局以增進困難群眾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全力推動民生保障提質增效。
以“兜”為基,在精準施策上下功夫。聚焦重點人群,根據實際確定低收入人口認定條件,合理設定教育、醫療等剛性支出扣減條件,嚴格落實“漸退期”“剛性扣減”等兜底措施;聚焦關鍵環節,全面推行告知事項證明承諾制度,簡化、優化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對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人員救助等實行一次申請授權、一次調查核對、一次審核確認,避免困難群眾申請信息重復采集,切實兜住兜準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以“實”為本,在精準發力上下功夫。通過“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窗口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加強基本生活救助與其他專項救助相銜接,形成“一戶(人)一條救助鏈”。同時,依托鎮(園區)社工站為困難群眾精準提供社會融入、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服務,持續擦亮打響“民政暖民心”服務品牌,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救助體系。截至目前,累計服務600余人。
以“找”為先,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機制作用,加強部門間溝通和協調配合,定期與人社、醫保、殘聯等15家部門信息共享和數據比對,及時動態掌握低收入人口基本情況變化。充分調動以鎮(園區)民政工作者和村(社區)、志愿者、駐村工作隊為主要力量的主動發現隊伍,通過經常性走訪,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今年以來,經主動摸排和數據比對,累計開展受理及初審程序的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重病重殘人員、突發嚴重困難人員等1150人,其中843人次納入低保、81人納入特困供養、43人納入臨時救助。
以“嚴”為要,在精準監督上下功夫。嚴格執行社會救助對象長期公示和低保經辦人員以及村(社區)干部近親屬備案登記制度。在入戶調查時,嚴格執行工作制度和工作紀律,全面暢通群眾和社會全方位監督渠道,杜絕“關系保”“人情保”,確保社會救助政策公開透明。今年以來,經動態調整,累計取消城鄉低保對象761戶1338人、農村特困供養人員131人,實現“應退盡退”。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⑤ |破局,書寫科學治水傳奇 07-11
-
21—6月宿州市累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4.7億元 07-10
-
3黨建領航 紅薯飄香 07-09
-
4競逐“新賽道” 揚帆“新藍海” 07-08
-
51-5月宿州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超三成 07-0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