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農業農村局打好“組合拳” 做優“羊文章”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 (記者 彭序) 近年來,蕭縣農業農村局統籌謀劃、科學布局,通過政策扶持、科技賦能、全鏈運營“組合拳”,全力推動白山羊產業規模化、智能化、品牌化發展,因地制宜做優產業增值文章。截至目前,全縣白山羊規模養殖場已發展到263家,規模養殖比重為33%,規模養殖場科技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政策驅動,增量提質。縣農業農村局先后實施蕭縣白山羊養殖場標準化改造提升項目,改造擴建了4家養殖場成為標準化示范場,作為標準化養殖示范培訓基地。開展肉牛羊增量提質行動,新增規模養殖場71家,達到263家;規模養殖比重提升了8%,達到33%。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在大屯鎮建成數字化智慧白山羊養殖基地。在杜樓鎮曹莊村,依托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投資300多萬元建成蕭縣冀源養殖有限公司,創建成黨組織參與的“黨組織+公司+農戶”增量擴群發展模式,新建年屠宰能力10萬只肉羊屠宰場1家。2022年以來,全縣成功創建省級標準化示范場1家、市級標準化示范場3家,培育市級龍頭企業3家。
服務護航,全鏈增效。充分發揮農技人才資源優勢,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今年已舉辦兩期針對白山羊的培訓班。強化疫病防控,嚴格落實引種前實驗室監測及落地檢疫制度。通過前端培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收購加工企業3家,培育白山羊原種場1家,中端創建了營銷機構“中源牧農(蕭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肉羊屠宰企業久盈屠宰場,末端統籌推進品牌化建設,科學推行鮮食化利用,精心打造了“伏羊文化”品牌和培育預制菜產業,因地制宜做優白山羊“畜頭肉尾”增值文章。
科技引領,數字賦能。為增加白山羊養殖科技含量,縣農業農村局堅持科技興牧,組織建設了專家庫,引入省農科院、安徽科技學院等高等院校專家開展培訓和結對幫扶,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和技企聯系制度,推廣應用了“標準化養殖+山林放牧”生產模式和場床一體化養殖模式。開展“肉牛羊增量提升”行動和實施白山羊標準化提升改造項目,對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設備、培訓教室器械等給予補貼,規模養羊場的上水、上料、自動控溫等機械化利用率達45%以上。與團縣委、縣婦聯、縣科協聯合開展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組織技術人員與養殖場戶開展結對幫扶,因場施策提高科技利用率。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融入長三角 宿州加速跑 08-20
-
2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08-14
-
3宿州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08-13
-
4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雙過半” 08-12
-
5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11
-
6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