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報紙的抗戰?追憶老報人 |首位專職記者李波人:少時立志報國 奉獻一生不悔
少年時期,他立下了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九一八事變后,在河南大學高中部讀書的他,發動群眾積極抗日,之后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9年,在彭雪楓將軍的推薦下,他成為《拂曉報》的記者、編輯,用手中的筆為抗日戰爭鼓與呼。新中國成立后,他心系人民,雖然工作崗位發生了變化,仍默默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貢獻力量。他就是《拂曉報》首位專職記者李波人。
李波人,1914年11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鄢陵縣只樂鄉(今只樂鎮)羅寨村一戶農民家庭。少年時期的李波人便樹立了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于1930年考入河南大學高中部。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國共產黨發表了一系列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呼吁團結抗戰的宣言。作為河大高中部進步青年的李波人,懷著報國熱情站到了抗戰前沿,挑起了學校反日宣傳工作的重擔。他晚上寫口號、貼標語,白天組織學生集會游行,聲援抗日。他還經常奔波于河南、安徽等地積極開展黨的抗戰宣傳工作,并組織成立鄢陵抗日宣傳隊。
1933年9月,李波人在開封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9月,李波人在上海從事我黨地下工作時,被國民黨當局以“危害民國罪”逮捕。國民黨當局告訴李波人,只要批判共產主義,發表自首叛變聲明,就可以提前釋放,但李波人不為所動。
1937年,李波人獲釋回鄉,后通過李季坤(時任鄢陵縣地下黨書記)的介紹,東行找到豫東特委組織部部長王其梅同志,繼續開展地下工作。
1938年,李波人在河南省扶溝縣任縣委宣傳部部長。一次在抗日軍政訓練班上,李波人聆聽了彭雪楓的演講,為他分析問題的洞察力和邏輯性以及對抗戰前途的樂觀和必勝信心所折服,決定跟隨彭雪楓到條件艱苦的豫東參加新四軍游擊支隊工作。
1939年1月,李波人來到河南省永城縣書案店,找到了游擊支隊駐地。彭雪楓和他談話時說:“聽說你辦過報紙,又干過宣傳部部長,會寫文章,到《拂曉報》去當記者吧!那里正缺人手,更缺像你這樣會寫文章的行家里手。”于是,李波人成為《拂曉報》的記者、編輯。行軍作戰時,李波人用一塊鋼板、一支鋼筆,寫出了一篇篇具有戰斗性、鮮明性、群眾性的報道,不僅宣傳了前線指揮員的英勇事跡,而且指導后方和黨政機關發展生產。
1939年春節將至,報社組織第12期稿子。李波人寫了一篇政論性稿件,發表在一版中心位置,題目是《迎春》。文章謳歌了共產黨人不怕艱難困苦轉戰敵后,堅信最終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彭雪楓看了,說:“嗬!我們共產黨人!對了,就是要大講革命的樂觀主義,長我們的志氣,滅敵人的威風。當前這點困難算什么,長征到了陜北,生活條件也不比這里好多少。”
1942年春,新四軍第四師政治部宣傳部成立出版發行科,李波人任科長,還兼任《拂曉報》發行部主任。他負責籌建了印刷廠,排印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書。
1953年3月,李波人被調到中央書記處第一辦公室,在劉少奇同志身邊工作,主要負責審閱中央部門和地方送來的一般文件,并選出重要的打上標記,然后請劉少奇同志閱示。
1979年至1990年,李波人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法律出版社負責人。其間,他重建法律出版社,起草和完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法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雖然工作崗位和職務發生了變化,但李波人一直心系國家和人民,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本色。他多次主動交納特殊黨費,最多的一次達5000元。而他身上的衣服穿了幾十年,爛了補,補了穿。中央機關、全國人大幾次分房給李波人,他都讓給了住房困難的年輕同志,一家三代住在狹小的平房內。
1992年11月24日,李波人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記者 王云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
-
31-8月份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852戶 09-23
-
4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開幕 09-22
-
5宿州市碭山縣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懇談會在合肥舉行 09-22
-
61-8月宿州市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1.5%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