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連臺 文化潤城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至,泗縣緊扣“文化潤城、文旅融合”主線,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藝活動。從紅歌傳唱到非遺展演,從書畫展覽到武術表演,一場場文化盛宴在泗州大地上接連上演,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
早在9月下旬,泗縣便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6周年主題,策劃啟動了多項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活動。9月26日,泗縣創新打造的“紅色音樂思政課”走進全國文明校園——泗縣經濟開發區中心學校。千余名師生同唱紅色經典曲目,讓歷史在歌聲中“活”了起來。
9月29日下午,“童聲里的中國”2025年泗縣少年兒童歌詠集中展演在泗縣中學報告廳圓滿落幕。來自全縣的13支優秀少兒合唱團,融入朗誦、舞蹈等元素,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傳遞強國之志。
“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在泗縣博物館也得以延伸。“銘記歷史,砥礪前行”書畫展現場,一位家長為孩子講解一幅描繪抗戰場景的畫作。歷史在這里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筆墨間流淌的民族氣節。
從校園歌聲到展廳筆墨,紅色基因的傳承正以多維、立體的方式,與年輕一代展開深度對話。
如果說紅色主題是節日的“精神主軸”,那么遍布城鄉的群眾文化活動則是其“血肉肌理”。“大地歌會——泗縣老百姓自己的歌會”如一陣清風,在秋意漸濃時吹遍泗縣城鄉。這場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多部門聯合推動的文化活動,自9月12日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場選拔賽,吸引了90余名來自各行各業的選手登臺。歌會不僅為群眾搭建了展示舞臺,更凝聚了鄉土情懷,傳遞了文化自信。
泗州廣場與萬像奧萊廣場成為當下最具煙火氣的“文化客廳”。第十三屆廣場舞大賽決賽上,阿姨們笑容自信、舞步飛揚,生動詮釋了“人民是城市的主人”。第三屆“大地歌會”預賽現場,業余歌手們或許音準稍欠,但真摯的情感贏得了熱烈掌聲。這種以賽促融、以文化人的模式,自策劃之初便致力于“連接城鄉、溝通情感”,為文旅融合營造了良好氛圍。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老百姓自己的活動’,讓文化真正走進生活,讓節日更有溫度。”泗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讓百年非遺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生?泗縣給出的答案,既要“保護”,更要“活化”。
在泗縣博物館二樓的非遺展演中,泗州戲經典唱段引得老戲迷輕聲跟唱。不遠處,圖書館“有畫說”展覽則呈現了另一種“非遺”——普通讀者在圖書館活動中創作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技法或許稚嫩,卻是參與者與書籍、與生活對話的結晶。
從制作月餅的孩童,到在國學大講堂猜燈謎、聽故事的家庭,傳統節俗在親身體驗中被重新激活。文化不再是被瞻仰的標本,而是可參與、可創造、可共享的日常生活。
這些充滿吸引力的文化體驗,豐富了本地群眾的生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旅游新業態。本次“雙節”活動的更深層意義,在于將“文化活動”轉化為“文旅業態”。
蟠龍山腳下的龍鳳樂園憑借“奇妙科學實驗秀”成為親子游熱門目的地;草廟鎮便民服務中心內,一場書法交流筆會不僅滿足了本地群眾的精神需求,也吸引了周邊縣市的書法愛好者前來觀摩,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氣與文化活力。
文化的“細分”與“精準投送”同樣令人驚喜:少兒書畫展為孩子們提供了天馬行空的展示空間;傳統武術展演與散打擂臺融合陽剛之氣與傳統魅力。綠城深藍中心五彩芯街的隨機舞蹈、搖滾樂隊和創意市集,則牢牢抓住年輕人的興趣點,讓傳統節日煥發潮流動感。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優質文化內容本身就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產品。泗縣通過一系列精心布局,探索出一條以文化賦能旅游、以旅游傳播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場時間的交會,并未止于八天假期,而是升華為一場輻射全域的文化盛宴。它超越了簡單的歡慶,成為一座城市精神風貌的集中展示,一次家國情懷與個體情感的同頻共振。
■通訊員 王寶林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楊軍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09-26
-
3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召開 09-26
-
4楊軍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09-24
-
5市委黨校2025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舉行 09-24
-
6宿州首店規模創歷史新高 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