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味道
八年前的春天,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觀這里,無山不綠、有水皆清;聽這里,《龍船調》《六口茶》,尤其是土家族、苗族青年男女的女兒會、對山歌,久久難以忘懷。
再次來到恩施住了近兩個月。這里人稱“世界硒都”,喝的吃的都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硒”。于是舌尖上的特色美食就成了我這一回的特別享受。
最有名的當是恩施玉露茶,早已馳名中外;近年來,來鳳藤茶逐漸風靡起來,據說,對防治“三高”大有好處。
這里的土豆被稱作“洋芋”“炕洋芋”最有特色,小如鴿蛋的土豆,帶皮埋在炭火灰里煨熱,外皮焦脆,內里綿軟,這里賣“炕洋芋”的說:“要趁熱吃,冷了就沒得靈魂咯?!眲冮_那層焦殼,熱氣裹挾著土豆特有的香甜撲面而來,簡單至極,卻讓我想起了兒時的皖北家鄉在灶膛烤紅芋的往事,香甜伴著美好記憶,也算是跨越歲月的回響。
土家臘肉的特色,是那股子煙熏火燎的氣息。它是當地農家自養的土豬宰殺后,掛在灶臺上方,經年累月熏著,肉質變得緊實,泛著深紅的色澤。頭回嘗這臘肉是在山腳下一戶農家。只見女主人用柴刀劈下一塊,切成薄片,那肉紋路分明,肥瘦相間,在陽光下竟透出琥珀般的光澤。“這是用青杠木熏的,別處學不來?!比肟跁r,先是煙熏的醇厚,繼而有股子山野的清香,最后才是豬肉的本味。《恩施州志》有載:“土家臘肉,熏以青杠,經年不壞。”原來這味道里,還載著先民們對抗歲月的智慧。
神山貢水,浪漫宣恩。在宣恩坐過竹筏,觀過“空中飛人”和打鐵花后,最讓人垂涎欲滴的是兩岸飄過來的宣恩烤活魚的味道。這里處處有烤活魚,據說烤的都是八百里清江的活魚。隨便進哪家烤魚館,活魚現殺現宰,炭火端上,活魚烤上,這里的魚在烤盤里依然睜著眼睛。帶著烤魚入鼻的香味,動筷入唇則鮮香滿口。
清晨到菜市場,總有那么幾個攤位擺出剛出鍋的豆皮,薄如蟬翼,透著淡淡的豆香。做豆皮的婆婆說:“這要用本地的‘六月黃’黃豆,泡足了時辰。磨漿還要兌些山泉水。別處的水做不出這個味道?!彼f這話我信,因我愛吃恩施豆皮,巧手能把它做出多種花樣來。
令人難忘的要數那道“合渣”。初聽,以為是什么渣滓混合物,端上桌來才知是豆漿與青菜的羹湯。土家族阿婆告訴我,這是從前窮苦時的吃食,如今卻成招待貴客的佳肴?!岸棺邮亲约曳N的,菜是剛摘的,”他攪動鍋里的合渣,“吃得就是個新鮮?!蔽乙艘簧?,那青白相間糊狀物,竟有著說不出的鮮美。豆香與菜香交融,樸素中見真章。
葛仙米不是米,而是一種藻類,生長在清江的激流中。我頭回聽說還當是神仙吃的東西。后來在一家小餐館里嘗到,才知是墨綠色的小顆粒,煮成甜羹,滑嫩可口,在美食中自成一格。
山里的菌子,更是恩施味道里的珍品。牛肝菌、松茸、雞油菌……鮮的、干的,街市兩旁農家小攤應有盡有,買回來用不同方法自己烹飪,鮮美異常,那滋味,是大超市里的菌菇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的。《本草綱目》里說菌類“得天地清氣”,對恩施深山采來的這些菌類來說,這話顯得格外真切。
恩施農家早晨挑擔來賣的,讓人難忘得有空心李,鴿蛋大小,紅青相間,清脆香甜可口?!袄嫌衩住笨雌饋怼袄狭恕?,但煮熟入口,嫩嫩的,糯糯的?!袄夏瞎稀逼О姿?,和綠豆同煮,又甜又面,自然養人養心。
恩施兩個月,我的味蕾仿佛重新活了起來,食欲大增。面前的色,有豐富的譜系;口中的味,有醇厚的層級。這里的味道,不似都市料理那般精雕細琢,卻自有山野的率真與歲月的沉淀。每道食物的背后,都藏著當地人的智慧與故事,都連著這片土地的山川河流。
恩施味道,說到底是山與水的味道,人與歲月的味道,它不張揚,卻是夠深刻;不華麗,卻是夠真實。
□張炳輝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楊軍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09-26
-
3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召開 09-26
-
4楊軍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09-24
-
5市委黨校2025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舉行 09-24
-
6宿州首店規模創歷史新高 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