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鎖香:一朵菊花的“鮮”行記
深秋的皖北平原,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收獲正在晨霧中開啟。早晨六點半,埇橋區蘆嶺鎮南王寨村的菊田里,采花人手指翻飛,趕在陽光蒸騰露水前,將最新鮮的七月菊收入籃中。

采花人展示剛采摘的菊花。
“帶露水的菊花才能鎖住香氣。”種植大戶王銀朝站在田埂上,目光掃過忙碌的花田,手機不斷響起,都是詢問今日鮮花到貨時間的客戶。在這片已種植八年的菊田,他摸索出一套精準的時令法則——采摘必須在上午十點前完成,隨后立即送往加工車間,以此搶占市場的“鮮”機。
田壟間,采花人蔡會春系著特制的布兜,雙手在花叢間飛快起落。她的指尖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專挑那些花瓣緊實、花芯微綻的花朵。“這樣的花烘干后形態最美,沖泡時能完整舒展。”她邊說邊將采下的花朵輕輕放入布兜,生怕損傷嬌嫩的花瓣。在這里,每一位采花人都深知,他們守護的是產品上市前的“第一道品質關”。

工人在晾曬菊花。
“我們要確保每朵花都處在最佳狀態。”蔡會春展示著手中的樣品介紹說,“花瓣不能太開,否則香氣已散;也不能太緊,否則香氣未成。”
村頭的加工車間里,現代化的烘干設備早已取代了傳統的晾曬場。據王銀朝介紹,通過精準控溫控濕,原本需要數日的晾曬工序,現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不僅提升了效率,更讓鮮花在最佳狀態下完成“蛻變”。
“我們賣的不僅是菊花,更是時令的鮮度。”王銀朝指著剛剛出爐的干花說,經過深加工,這些菊花將以更豐富的形態進入市場,從傳統的藥材拓展到茶飲、文創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價值的倍增,市場銷路也越走越寬。

采花人在采摘七月菊。
七月菊的采收期雖然只有十多天,卻帶動了整個村莊的生產節奏:清晨,30多名采花人同時在花田作業;中午,運輸車隊在田間和車間往返穿梭;下午,加工車間里機器轟鳴不停;傍晚,包裝好的干花被裝入冷鏈車發往全國各地。
如今,南王寨村依托七月菊這一特色產業,成功構建起現代化產銷體系。通過統一生產標準、規范加工流程、強化品牌運營,原本普通的農產品突破了地域限制,實現了價值躍升,不僅穩定供應國內線下市場,更通過網絡平臺銷往全國,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引領的鄉村振興之路。
■ 文/圖 通訊員 郭一鵬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鐘馗故里“轉”動“工業之軸” 11-03
-
2全市項目投資工作推進會召開 10-31
-
3全市“十五五”重點投資項目謀劃交流會召開 10-30
-
4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 10-28
-
5全市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工作調度會召開 10-27
-
6宿州“無廢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