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暖心 就業順心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加強產業和就業協同,積極培育新職業新崗位,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完善人力資源供需匹配機制,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強化擇業和用人觀念引導,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就業支持和公共服務體系,穩定和擴大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推動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
從企業車間里的穩定崗位,到高校畢業生手中的錄用通知;從深入基層的專場招聘,到新媒體平臺的崗位推送……在宿州,精準的就業服務深度融入就業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一系列精準施策、用心服務的實踐,正編織出一張“穩就業、惠民生”的堅實網絡,讓勞動者有崗位、企業用工有保障。
制度護航 “三色機制”打造用工保障新體系
上午9點,位于宿馬園區的宿州盈德服裝有限公司廠區內,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各條生產線全速運轉,員工在裁剪、縫紉、質檢等不同崗位上各司其職,一派忙碌有序的生產景象。
“我們之前用工缺口近200人,生產線運轉面臨壓力,被市里列為‘紅色’監測企業后,人社部門迅速調動各方資源,短時間內就幫我們招到了170多名熟練工,真是雪中送炭!”公司負責人說。
為確保用工保障工作系統化、長效化,我市建立由人社部門牽頭,發展改革、工信、商務等多部門協同的就業用工保障機制。
“我們創新建立‘三色’分類幫扶機制,將缺工100人以上的重點企業標識為‘紅色’,調動全市資源幫助招工;將缺工50至100人的企業標識為‘黃色’,實行動態監測,通過專場招聘、專題推介等方式幫助招工;將缺工50人以下的企業標識為‘藍色’,實行常規管理,提供標準化用工服務。”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企一策”助企“招兵買馬”的舉措,實現了從“普適性”服務到“定制化”解困的升級。此外,我市還深化校企地合作,在本地高校設立“就業服務站”,并在外地建立“學子歸巢站”,通過“接您回家”“學子宿州行”等活動,成功吸引近4600名畢業生返宿就業,為城市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動態管理 “入戶問需”構建資源匹配新范式
“過去找工作要么靠熟人介紹,要么自己滿大街轉,現在就業服務專員主動上門問需求,手機短信精準推送崗位,省心又靠譜!”通過社區服務找到工作的常先生高興地說。他的成功就業得益于我市構建的“網格化+大數據”就業服務新模式。
人力資源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關鍵癥結。我市從源頭破題,組建起覆蓋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村)的四級就業服務專員隊伍,實行“網格包干”,常態化深入企業與農戶家中,全面采集“企業用工需求”與“勞動者求職需求”兩張清單。
“我們積極發揮網格陣地作用,社區網格員采取入戶走訪等有效形式,掌握詳細真實的居民就業需求,在小區門口張貼就業招聘通告,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及時了解就業政策、招聘條件等信息,增加宣傳覆蓋面,幫助居民實現就業創業。”埇橋區道東街道濱河社區工作人員介紹。
為了實現信息的“鮮活”可用,我市建立動態更新機制,每周對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需求清單進行梳理,及時新增有效信息、清除無效信息。針對農村存量勞動力流動性大、信息獲取少、求職能力弱等問題,定期開展集中摸排,組織村級專員“入戶問需”,確保重點群體一個不落。
今年以來,646名就業服務專員已摸排崗位信息33.1萬個、求職信息10.2萬個,精準推送招工短信62.4萬條,奠定精準服務的“數據基石”。
服務下沉 打通城鄉就業“最后一公里”
“沒想到在鎮上就能參加市里組織的招聘會,不用來回奔波就可以面對面向企業了解崗位需求,太方便了!”一位在“周三招工”鄉鎮專場招聘活動上找到工作的農民工高興地說。
在埇橋人力資源產業園,招聘洽談區、信息發布區、職業指導室、“直播帶崗”工作室、“一站式”調處中心窗口等,為企業和各類求職者提供招聘求職、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勞動關系調解等全方位服務,創新采用“周三招工”“周六引才”招聘模式,成為埇橋區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就業大局的核心陣地。
“‘周三招工’主要面向農民工、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群體,‘周六引才’聚焦青年人才、產業人才、專業技能人才等。”埇橋區人才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陳瓊介紹,目前,已在鄉村、社區和園區舉辦“周三招工”“周六引才”等招聘會183場,成功幫助1500余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為了讓公共就業服務惠及每一位群眾,我市全力推動資源、活動、服務向基層下沉。在資源布局上,實現全市173個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全覆蓋,促進就業服務“近享可達”;在服務延伸上,創新布局11個7×24小時全天候就業智慧服務站,進駐大型商超、步行街、政務服務大廳等人流密集場所,為求職者提供便捷崗位查詢與意向登記服務。同時,出臺《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實施辦法》,構建起覆蓋市、縣、鄉的三級零工服務矩陣,推動零工市場提質升級,讓靈活就業群體“好就業、就好業”。
渠道融合 構建全域就業服務新生態
“只用半天工夫,26個用工需求全部招滿,微信群的傳播效率真是超乎想象!”安徽大力電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負責人為宿州的招聘工作效率點贊。
為打造突破時空限制、全面覆蓋的就業服務新生態,我市堅持線上線下融合、政府市場協同。在線上,依托“宿州人才網”“社區快聘”“宿州就業”等平臺,設立“急聘專區”“技工專區”“季節工/零工市場”等特色模塊,集聚1.2萬家企業、10.4萬名居民,總訪問量超652.7萬人次。同時,大膽創新新媒體招聘方式,一方面通過物業群、村民群、警民議事群等線上社群,常態化、滾動式推送信息,累計覆蓋570萬人次;另一方面,積極運用抖音平臺創新開展“直播帶崗”80余場次,以直觀、生動、互動的方式展示企業環境、崗位需求及待遇福利,成功促成4200余人達成就業意向。
在線下,我市積極整合社會機構力量,引導人力資源行業協會和經營性機構參與,積極提供招工就業服務,通過勞務派遣、外包等方式,為百麗鞋業、意豐鞋材等多家企業解決用工需求6000余人,形成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互補共贏的良好局面。
從“入戶問需”的動態摸底,到“一企一策”的制度護航;從“家門口就業”的服務下沉,到“直播帶崗”的渠道融合,宿州正通過一套系統集成、精準高效的就業服務組合拳,持續夯實民生之本、筑牢營商環境之基,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記者 韓蕊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11-14
-
2前三季度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11-10
-
3全市招商引資大會召開 11-07
-
4宿州市商貿消費煥發“硬核”活力 11-07
-
5楊軍在埇橋區調研并宣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11-04
-
6鐘馗故里“轉”動“工業之軸” 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