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如畫映豐年
初冬時節,走進埇橋區永安鎮股河新村的生姜種植田,一片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的景象撲面而來。空氣中彌漫著獨特的姜香,種植戶劉成文正和村民們穿梭田間,滿懷喜悅地扒開松軟的沙壤土,一個個形態飽滿、色澤鮮亮的“姜娃娃”顯露出來,個頭碩大,品相極佳。

劉成文在察看生姜品質。
“快看這‘姜娃娃’,多壯實!今年風調雨順,加上咱這沙壤土透氣好,畝產15000斤那是妥妥的!”種植戶劉成文指著地里的生姜,信心滿滿地說。這份底氣,源于他今年大膽引進的優質生姜品種和一套科學的種植管理。

生姜種植田。
據了解,今年年初,劉成文敏銳地捕捉到市場對高品質生姜的需求,特意從山東引進了市場前景好的優質生姜品種,并簽訂了訂單種植協議,發展訂單農業20余畝,確保銷路和價格。4月1日,這批承載著希望的姜種被精準地播撒進土地,采用的是1米5株的科學間距,既保證了植株間充足的通風采光,也為姜塊膨大預留了充裕空間。
在種植管理上,劉成文更是下足了功夫。他摒棄傳統大水漫灌模式,采用更為節水和均勻的吊噴技術,不僅能精準控制水量,避免土壤板結,還能有效調節田間小氣候,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生姜生長提供了穩定適宜的水分環境。

村民喜獲豐收。
“我們嚴格把控生姜生長的每一個環節,確保產出的生姜綠色、安全、優質。”村民路歡補充道。從選種、施肥到病蟲害防控,他們嚴格執行綠色生產標準,堅決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大量施用有機肥,確保每一塊生姜都健康、優質。
這股科學種植生姜的新風潮和顯著成效,也引起了當地農業技術部門的高度關注。永安鎮農業農村中心農藝師張啟禮在實地考察后分析道:“股河新村適宜的沙壤土質是基礎,疏松透氣,非常利于生姜根莖的膨大和形態塑造,但成功的關鍵在于‘良種+良法’——種植戶引進優良品種,配套吊噴技術、合理的種植密度以及精細化的綠色管理。這不僅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益,也為周邊農戶發展高效農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村民在刨生姜。
訂單農業保銷路,科學管理提品質。劉成文和村民們用智慧和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精心描繪著豐收的圖景。這批品質上乘的“訂單生姜”即將上市,預計能賣個好價錢。這不僅鼓了姜農的“錢袋子”,更照亮了股河新村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業實現鄉村振興的富民之路。
■ 文/郭一鵬 圖/祝家剛 郭一鵬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第七屆安徽省計算機大會在宿舉辦 11-17
-
2楊軍在蕭縣住村走訪 11-15
-
31至10月宿州市新設各類經營主體58739戶 11-11
-
4前三季度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11-10
-
5全市招商引資大會召開 11-07
-
6宿州市商貿消費煥發“硬核”活力 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