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揚作風之“氣”興皖美之“業”
江淮大地,創新潮涌。作為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安徽正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將作風建設作為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關鍵抓手。日前,省委梁言順書記在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更是強調: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抓硬道理就得有硬作風。這句話道出了安徽跨越發展的核心密碼——唯有揚清風正氣,方能興皖美大業。
揚“政治引領”之氣,鑄就忠誠擔當之業。省委研究制定作風建設意見稿,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作風建設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從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到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成果,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到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安徽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將作風建設引向深入。過去安徽實踐反復證明:唯有旗幟鮮明講政治,才能確保事業發展不偏航;唯有持之以恒轉作風,才能凝聚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尤其面對當前發展任務很重、困難很多,更要強化政治引領,以忠誠擔當的作為,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唯有各級黨組織堅定扛起主體責任,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落實,才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揚“實干爭先”之氣,夯實發展根基之業。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省委對全省人民的鄭重承諾,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帶頭盯緊目標,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全力打好攻堅戰。經濟大市要“挑大梁”,其他地市要“提速度”,這正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科學方法論。從擴大投資、提振消費到外貿出口穩存量促增量,從推動企業減負降本到統籌發展和安全,每一項部署都直指當前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會創新性地提出以融合理念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通過相互賦能催生更多科學新發明、技術新方向、產業新賽道,造就更多新質生產力的“金娃娃”,助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揚“創新破局”之氣,激活內生動力之業。作為農村改革發源地,安徽素以改革創新聞名。“大包干”、農村稅費改革、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林長制等無不是發軔于安徽、推廣至全國的創新實踐。前不久全省季度工作會議又發出的47個“創新之問”,更是直面加快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擴大內需等七大關鍵領域。這些問題既是時代之問,更是發展之問——唯有敢為天下先,解放思想、打開腦洞,才能把“問題清單”變為“創新清單”,讓更多“不可能”成為“可能”,才能確保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確保“十五五”良好開局。
揚“為民務實”之氣,筑牢民生福祉之業。作風建設最終要體現在惠民生、防風險、保安全上。安徽堅持將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保障作為重中之重,扎實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作風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實干創造實績,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用干的實績贏得組織和群眾的認可,以干的行動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要堅持標準、鼓足干勁,拿出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勁頭奮力往前趕。要加強工作盤點,對標先進找差距,拿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勇氣在更多領域實現領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安徽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奮斗狀態,將創新作為“金字招牌”,將實干作為“硬核擔當”,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當我們看到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持續鞏固,看到更多科技創新“金娃娃”破土而出,看到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逐步構建,就會深刻理解:揚正氣方能祛邪氣,鼓實勁方能創實績。這陣拂遍江淮大地的作風新風,必將吹開更加絢麗的高質量發展之花。(劉純銀)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民生為筆,繪就幸福新畫卷 09-12
-
2
-
3第30屆碭山采梨節9月12日開幕 09-08
-
4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凝聚磅礴奮進力量 09-05
-
5以團結奮斗致敬歷史開創未來 09-05
-
61至7月宿州市經濟運行向優向新 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