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江淮·創新之問 |“寶藏安徽”如何發掘文創潛力
沉睡的寶物“醒”過來了。一款“鄂君啟金節”提拉米蘇杯驚艷亮相,吸引眾多游客跟著特色文創打卡安徽博物院。
閑置的資源“活”起來了。一頭智能仿生機械巨獸打破老電廠的沉寂,人們爭相走進淮北市夔牛天街感受“賽博風”。
分散的資源“聚”起來了。一批“硬科技”企業集結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為全省文創產業發展樹立“風向標”。
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鮮明的文化內核,硬派的科技加持,催生圈粉吸金的文創產品和場景,一大批創新企業茁壯成長,加快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寶藏安徽”,文化資源富集,創新動能澎湃。相較先發地區,我省文創產業發展起步晚、起點低,在規模總量、市場主體數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蓄勢聚力往前趕。今年以來,我省積極支持在文化、文旅、文藝、文博、文體“五文”上尋找發力點,加快培育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推動傳統宣、文、藝、旅、影推陳出新,推動游戲動漫、電競電音、微短劇、短視頻、網絡文學等向新而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文旅行業正在彰顯出圈出彩出新出效的良好勢頭。
文化加持,文創產品走紅出圈
把玩精致的“云紋五柱器”冰箱貼,品嘗美味的“鑄客大鼎”雪糕,捎帶一瓶可以喝的“一肚子墨水”飲品,游客逛完安徽博物院,總是對琳瑯滿目的文創產品愛不釋手。
如何精準地“踩”在網友的審美點上?安徽博物院頗下了一番心思,圍繞鎮館之寶、特色藏品,開發出系列爆款文創產品。安徽博物院院長雷修佛介紹,不少游客為了獲得冰箱貼、提拉米蘇杯等文創產品,專程到博物院打卡。今年上半年,各類文創產品銷售額突破1500萬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額。
博物館文創產品“走紅”的背后,是獨特文化的時尚設計、創意表達,更深層次滿足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和情感價值。安慶文旅采擷黃梅戲、倒扒獅、迎江寺等地方元素,推出美味的文創雪糕、萌萌的創意手辦;亳州文旅挖掘三國名人、華佗五禽戲等獨特資源,開發可愛的面塑玩偶、實用的生活擺件……插上創意的翅膀,具有徽風皖韻、富有時尚氣息的人氣產品不斷破圈。
“徽州文化獨樹一幟,馬頭墻、魚燈、徽州三雕、徽菜等高辨識度符號極具視覺張力,天然具備文創產品的爆款基因。目前,全市擁有文創及旅游商品企業68家。”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程燕坦言,當地也存在對徽州文化IP挖掘與轉化深度不足,文創產業鏈條銜接不夠緊密等短板。
文創產品的競爭力在于如何實現文化資源的獨特性與創新性的深度融合。當前,由于缺少對文化內核的深度解讀,缺少與現代審美的深度融合,我省不少地方只是簡單地將風景與文化符號融入書簽、鑰匙扣、冰箱貼、手提袋,產品趨同化逐漸帶來游客的審美疲勞。
“文創企業不能著眼于做快消產品,而是要打造有內容、有溫度、有辨識度的文化IP,將精心提煉的歷史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產品與生活,讓文化的靈魂在現代語境里‘活’起來。”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何淵建議,圍繞生活化、創意化、精品化,文創產品既要有地方文化內涵,又要有實用價值,同時還富有時尚氣息,吸引八方游客把徽風皖韻帶回家。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楊軍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09-26
-
3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召開 09-26
-
4楊軍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09-24
-
5市委黨校2025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舉行 09-24
-
6宿州首店規模創歷史新高 09-23



